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评估

 

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评估

2012年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2012年度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教技函[2012]77号),根据公布结果,共有35个工程领域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加了评估,华南理工大学与我校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共建的“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了本次评估。

2012年9月7日,由天津大学苏万华院士为组长的7人专家组在华南理工大学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验收。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处卞慰萱和“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马重芳教授和刘中良教授、夏国栋教授、郭航教授、吴玉庭教授、王焱赴华南理工大学参加了现场评估验收会。专家组听取了华南理工大学樊栓狮教授的实验室总结报告及华南理工学张正国和我校吴玉庭等5名教授的五项代表性成果报告。专家组对北京工业大学在熔盐高温传热蓄热与单螺杆可持续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第三届“973”计划能源领域咨询专家马重芳教授的带领下,始终以国家和北京市的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实验室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强调学科交叉点、科技制高点和市场切入点的整合,全面落实“从以基础研究为主转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产品研发并重,从单一学科研究转向多学科交叉,以及从国内逐步向跨国交流与合作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研制先进节能减排产品技术,实验室已发展成为推动首都向低碳社会和低碳经济加速转型,为低碳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和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重点实验室逐步形成了高温熔盐传热蓄热、单螺杆压缩机/膨胀机、低品位能源高效热功转换、太阳能地热发电、强化传热等特色研究方向,重点实验室研究获得的高温熔盐受迫对流换热通用关联式被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做为唯一的熔盐传热计算公式推荐,配制的低熔点熔盐得到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关注。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了两种型号单螺杆膨胀机和四种型号单螺杆制冷压缩机,填补了国际或国内空白,创新性地提出了系列基于单螺杆膨胀机和压缩机的低温热源发电、内燃机余热回收和可燃气体液化等余热余压回收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参与了三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十二五国家相关科技产业规划的编写,并列入了熔盐高温传热蓄热和单螺杆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技术。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1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北京市长城学者1人,教授7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在2007年至2012年重点实验室评估期内,北京工业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承担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18项,累计科研到校经费6320万元;毕业博士后4人,博士27人,硕士187人;发表SCI、Ei检索论文232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承办国际国内大型会议3场次。此次通过教育部的评估标志着实验室已成为有较大国际影响的研究基地、培养与聚集优秀人才的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的樊栓狮教授做实验室工作报告

专家现场考察

重点实验室教师与评估专家合影

北京工业大学吴玉庭教授做代表性成果报告